搜 索 | 高级搜索
  • 厅领导
  • 机构
  • 纪检监察组
  • 办公平台
  • 邮件
  • 新媒体
  • 帮助
  • 无障碍
  • 联系
 
      

十部委联合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[2019-01-31]

发改委: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[2019-01-29]

四部门明确创投企业个人合伙人所得税政策 [2019-01-25]

国家统计局:解读2018年主要经济数据 [2019-01-23]

三部门:确保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[2019-01-16]

人民银行: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[2019-01-10]

两部委发文促进氧化铝产业有序发展 [2019-01-07]

央行: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 [2019-01-03]

  • 首页资讯
  • 政策引导
  • 制造强省
  • 网上办事
  • 信息公开
  • 企业云
  • 政民互动
您所在位置:首页 > 政策引导 > 经济政策 > 正文

央行:将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力度

 
信息来源:经济日报 发布日期:2018-06-19 字体:【大 中 小】 双击自动滚屏
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在“第十届陆家嘴论坛(2018)”上表示,人民银行将利用准备金,再贷款、再贴现、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力度,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

  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从我国实践看,改革开放以来,特别是近年来中小企业、小微企业发展迅速。截至2017年末,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有2800万户,个体工商户约6200万户,中小微企业(含个体工商户)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%,贡献了全国80%以上的就业,70%以上的发明专利,60%以上的GDP和50%以上的税收。

  近年来,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,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,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2017年底,人民银行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以及其他普惠金融贷款,根据金融机构发放的比例不同,给予不同程度的定向降准激励。这项政策从今年初实施以来,已撬动资金约4000亿元。

  4月17日,人民银行宣布从4月25日起,下调大型商业银行、股份制商业银行、城市商业银行、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、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。

  6月1日,人民银行宣布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(MLF)担保品范围,新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的包括不低于AA级小微、绿色和“三农”金融债券,以及优质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等,引导金融机构盘活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。

  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,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。但与此同时,仍有相当多的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,或者获得贷款的实际年利率偏高,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。

  究其原因,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,主要是因为部分小微企业难以提供合格的抵质押和担保物,信用度较低,投资风险较大。同时,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,生命周期偏短,不良率高。数据显示,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,成立3年后的小微企业正常营业的约占三分之一,到2018年3月末,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2.75%,比大型企业高1.7个百分点。

  因此,金融机构在给小微企业授信贷款时较为谨慎。目前,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来自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融资的比例大致为40%和60%,与金融市场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,正规金融机构的占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同时,民间融资成本也相应较高。具体来看,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6%左右,网络借贷利率约13%,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利率15%以上,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利率则为15%至20%。

  要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,既需要采取一些短期激励政策,比如减税降费、定向降准等,也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长效机制。

  “在正规金融方面,要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融资,使得正规金融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力军。”易纲表示,央行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力度,建立小微企业贷款的台账管理,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较低资金成本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,并将商业银行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抵押品范围,可以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盘活小微企业贷款资源。同时,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激励考核机制。商业银行除了小微企业部或者普惠金融部外,公司部、零售部、信用卡部、结算部等,都要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。此外,发挥好财税优惠的外部激励作用,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的税收采取更优惠的税收政策。

  易纲说,通过这些综合性的举措,可以形成“几家抬”的格局,大大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。
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
微博扫描
微信平台
及时了解动态和政策信息欢迎下载网站APP客户端

煤矿安全生产投诉与举报:电话:0551-62871771(传真)、62871889  邮箱:ahmkaq@ahjxw.gov.cn

  皖ICP备09014608号     网站标识码:3400000006  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812号

   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主办    厅信息中心承办

地址:合肥市屯溪路306号金安大厦  邮编:230001  运维电话:0551-62871705

站点地图      版权声明      隐私保护     年度报告